不知不觉,第一期“雏鹰计划”北京游学的行程快要接近尾声,总共八天行程,现在已进入第六天。这一天,我们来到了留守儿童们梦寐以求的名校——北京大学。
跟随北京大学硕士小姐姐的步伐,我们欣赏着北大古色古香的建筑之美,感受着迎面扑来的人文气息,最后还很幸运的上了一堂北大工学课。
从北大东门进入,沿着柏油马路向前走五分钟,路过北大图书馆,再右转走一段路,就可以看见一个人工湖——未名湖,走近一点再抬眼一望,一座巍峨的建筑进入眼帘,这就是博雅塔。北大的“一塔湖图”被视作标志性美景,多少文人墨客在此处驻足留恋。
未名湖畔的合影弥足珍贵,远处的塔景,融合进这朝气蓬勃的队伍里,不断鼓舞着大家奋发向上!
我们的雏鹰小学员们,不时望望湖面,抬眼看看高塔,讲解员姐姐告诉我们,博雅塔其实是一个水塔,早前为向全校供水而建,由于要与北大内其他古建筑相称,所以就造成了一座古塔的模样。谁也没想到,这独特的设计构思,竟让这湖景更具韵味。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的人文气息十分浓厚,相较于工科,它的中文与考古专业更为人们所熟知。它的人文,首先就体现在它古典的建筑里。
与其他高等学府不同,北大的建筑并没有太多现代感,更多的,它保留着最初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园林的气质,多的是亭台楼阁,青瓦槛窗。
在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小雏鹰们有幸进入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参观。

对于这群山里的孩子而言,考古听起来很陌生,他们稚嫩的心灵还不能过多体会古代遗产对当今人类的价值,但求知欲让他们仍然对博物馆充满热情。
一些人拿出手机到处拍照记录;一些人和小伙伴共同探讨所陈列的文物;还有一些人,久久立于自己感兴趣的物件面前,念着介绍牌里的文字......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谈理想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最多的话,一定是“我要上北大,我要上清华...”,作为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莘莘学子趋之若鹜。因为它确实有着最优的教育资源,最严谨的校训校风,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我们这群来自大山的留守儿童,在北大工学院上了一节难忘的工学课!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联系,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工学院航天航空工程系的博士生导师周超博士。周博士曾在知名学府剑桥大学留学,主要研究航空发动机,对叶轮机械气动和传热的机理进行研究,也在探索优化设计方法和前沿技术。
周超博士给同学们上的航空航天课十分生动,他以追求和梦想为引题,谈到现今社会的飞天梦,从飞机的发展史讲到航天航空事业的现状,以及简单阐述了飞行器和动力系统在国家战机和各种民用机上的应用情况。期间,他还拿出一个动力涡轮小模型让同学们观察感受。
他说,“技术更新一小步,对人类生活来说是一大步”,科技改变生活,要不断进步,不断更新技术。对于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他坦言人们的目标是去往浩瀚的外太空,推进宇宙探索的进程。他还和同学们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要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这样既能实现自我价值,也终将能造福于人类!
这番话无疑给这群有着梦想的留守儿童们注入追寻未来的强心剂,鼓励他们勇敢造梦,创造价值。

最后,周超博士还赠送北京大学的笔记本和笔给师生们作留念,签名祝福留守学子们拥有美好的未来!
对于这群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而言,内心的鼓舞与引导是最重要的,不奢望一次小游学能改变人的一生,但相信通过北大、清华名校的参观体验,他们今后对梦想会有一个更加具象的追寻!
End